文化生活
那是一個立秋后的休息天,去一同學家玩,同學家在長豐縣中部鄉鎮一農村,承包了一些地,種植經濟作物。
臨近上午11時,目的地近了,驕陽之下,看到一位戴著遮陽帽、肩搭紅毛巾的老大娘和她的家人正在水稻地里拔草。要知道,中午時分,稻田里的溫度熱浪不比柏油路上的溫度低。這是水稻抽穗前的一次除草,除掉田里的雜草和稗子,除掉的雜草和稗子需要打成卷,歸類后再運往田埂上,這些都只能手工操作,非常辛苦。頂著烈日勞作只能算吃了一半苦,后一半的苦,應該是活干完后,手臂、小腿臂被水浸泡后的蛻皮和被蟲子咬后及稻谷苗子劃拉后的癢痛,老大娘雖然有護袖防護,但仍然會受到“侵害”,這個過程得持續一個星期。
我不認識她,看年齡也應該有六七十歲了。這一大片地怎么也得有三四畝。手工除草以后,接著應該還有一次除蟲劑噴灑。雖然勞作在田間地頭真的很辛苦,可是我們看到這位老大娘非常樂觀,臉上蕩漾著幸福的笑容,因為莊稼長勢非常好,洋溢著待豐收的喜悅。這是立秋后第二天我調近視距偷偷拍攝的照片,看到這里,她就是我們父輩祖輩的縮影,我們的祖父輩就是這樣終日勞碌田間,春耕夏耘,秋收冬藏,他們從不舍得丟棄散落在角落里任何一枚稻穗,含辛茹苦養育我們成人,毫不猶豫一擲千金供養我們讀書,從不索取什么回報。
中國的農民,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勞,最具有奉獻精神,最能以苦為樂的大群體。
農民苦,農民累,農民一生不管年紀多大,為了生活都要耕田種地,勞作習慣了,閑也閑不住,也因為沒有退休金,不種地就沒有生活保障。
肩挑日月,手轉乾坤。中國農民用勤勞的雙手種出了十多億人的口糧,清貧簡樸卻堅韌樂觀,什么時候才能真正改變活到老,干到老的宿命。
記得上小學的時候,那個時候的作業本底面上永遠都是印著“五講四美”宣言。愛勞動算一美,世界上所有事物,都是勞動創造出來的,勞動是萬物之源。致敬勤勞的中國農民——國家的基石。
雙豐建設生產科
2021年8月